第一作者:Ying Wei,Chunxiao Zhong
通訊作者:黃維,解令海,林進義
通訊單位: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工業(yè)大學
黃維,教授、博導。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東盟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外籍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
解令海,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光電材料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工程”第二層次中青年領軍人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創(chuàng)新人才團隊帶頭人、江蘇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
林進義, 博士,現(xiàn)任南京工業(yè)大學柔性電子(未來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4年在南京郵電大學獲得信息材料博士學位,師從黃維院士和解令海教授。
論文速覽
網格化(gridization)是一種新興的分子集成技術,其能夠通過精確的連接產生多功能有機半導體。雖然芴醇的Friedel-Crafts網格化是有效的,但是芴分子之間的直接連接提出了挑戰(zhàn)。
本論文報道了一種基于芴的C-H-活化的非手性Pd-PPh3催化的非對映選擇性(> 99:1 d.r .),以產生二聚和三聚風車狀納米網格(DWGs和TWGs)。這些非共軛的立體納米網格表現(xiàn)出分子內多重H···H相互作用,具有較低的場位移至8.51 ppm和高發(fā)光不對稱因子(|gPL| = 0.012)。
研究中發(fā)現(xiàn),基于cis-trans-TWG1發(fā)光體的非摻雜有機發(fā)光二極管(OLEDs)展示了約386 nm的紫外電致發(fā)光峰值(CIE: 0.17, 0.04),并達到了4.17%的最大外部量子效率,這在基于烴類化合物的非摻雜紫外OLED中創(chuàng)下了最高記錄,并且是首次基于大環(huán)化合物的紫外OLED。這些納米烴類化合物為紫外發(fā)光光電子應用提供了潛在的納米支架。
圖文導讀
圖1:網格化策略和納米網格結構,包括風車型納米網格的合成路徑和立體異構體。
圖2:C-H活化網格化的產率分布和不同取代基對TWGs產率及選擇性的影響。
圖3:TWGs形成機理的圖解,包括理論計算中間態(tài)的能量對比和1H NMR譜圖。
圖4:TWGs和DWGs的結構表征和非共價相互作用分析。
圖5:烴類化合物納米網格的紫外發(fā)射特性。
總結展望
本研究通過Pd-PPh3催化的立體專一性C-H活化網格化策略,實現(xiàn)了高效合成具有紫外發(fā)光特性的納米網格。這些納米網格不僅展示了獨特的分子內非共價相互作用和高發(fā)光不對稱因子,而且在非摻雜OLED中實現(xiàn)了高效率的紫外電致發(fā)光。
這些發(fā)現(xiàn)不僅為設計新型的紫外發(fā)光材料提供了新思路,也為OLEDs技術的發(fā)展開辟了新方向。未來的工作將集中在這些納米網格在UV-OLEDs中的潛在應用上,以及通過系統(tǒng)優(yōu)化器件結構和摻雜策略進一步提高OLEDs的效率。
文獻信息
標題:C-H-activated Csp2-Csp3 diastereoselective gridization enables ultraviolet-emitting stereo-molecular nanohydrocarbons with multiple H···H interactions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s41467-024-48130-6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4/07/01/3f7cb3b9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