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利用可再生電力驅動的CO2還原為多碳(C2+)產物提供了實現低碳足跡燃料和化學品的一條有希望的途徑。然而,在堿性和中性反應器中,電解液通過與氫氧化物反應形成碳酸鹽/碳酸氫鹽消耗了大部分輸入CO2(>85%)。酸性條件提供了克服該限制的解決方案,但也促進了析氫反應(HER)。
基于此,加拿大多倫多大學Edward H. Sargent院士和香港中文大學王瑩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在酸性介質CO2RR下表現出更高效率的催化劑。作者引入了雙金屬X-Cu催化劑,可以調節(jié)局部CO*覆蓋并通過吸附物-吸附物相互作用抑制H*吸附。作者利用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篩選了對CO*具有強親和力的不同金屬,發(fā)現Pd-Cu催化劑在酸性介質中催化CO2轉化為C2+是最有希望的,因為其表現出最低的ΔGOCCOH*,同時?GOCCOH*-?GCHO*最低,表明其對C2+產物具有高活性和選擇性。在實驗時,作者將Pd-Cu雙金屬催化劑用于在酸性CO2RR電解槽中,而該電解槽采用酸性本體環(huán)境,并在催化劑表面產生弱堿性局部環(huán)境的條件下運行。這種pH梯度確保局部產生的碳酸鹽被轉化為CO2,以提高碳利用率并促進表面C-C耦合以產生C2+。
此外,作者展示了液體產品交叉<0.05%,在電流密度為500 mA cm-2酸性介質中,CO2轉化為C2+的法拉第效率(FE)為89±4%,單程碳效率為60±2%(考慮總和時的總CO2利用率為68±4%,包括C1和C2+產物)。
背景介紹
由可再生電力驅動的CO2電還原(CO2RR)合成的乙烯、乙醇等多碳(C2+)產物,目前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中,堿性或中性pH電解質通常用于抑制競爭性析氫反應(HER),同時促進非均相電催化劑上的C-C偶聯,而CO2RR依賴堿性和中性電解質會導致碳酸鹽的形成。在CO2RR和HER期間,H+的消耗在催化劑表面附近造成局部堿性環(huán)境。此外,碳酸鹽向陽極的傳輸和隨后的CO2演化要求從陽極流中分離和回收CO2,成本高昂。當使用C2+化學品時,至少75%的輸入CO2被消耗以形成碳酸鹽,而不是被還原,是實現高效CO2電解的主要障礙。同時,液體產品交叉還需要解決:甲酸鹽、醋酸鹽和乙醇通過遷移、擴散和電滲阻力穿過陰離子交換膜(AEM),導致產物損失。雖然電解質中的高質子濃度和利用Nafion膜作為分離器,有望最大限度地減少碳酸鹽的形成和液體產物的交叉,但是CO2RR通常不會在酸性電解質中有效進行,尤其是生產C2+產物時。H*,即HER的中間體,在CO2RR過程中與活性位點上的CO*吸附競爭。
圖文解讀
局部物種濃度分布圖
文獻信息
High carbon utilization in CO2 reduction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in acidic media. Nature Catalysis, 2022, DOI: 10.1038/s41929-022-00788-1.10.1038/s41929-022-00788-1.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4/03/10/2b4278f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