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原子催化劑具有獨特的電子結構、可調控的配位環(huán)境和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繼承了傳統(tǒng)均相和多相催化劑的優(yōu)點,已成為研究熱點。SAC廣泛應用于各種催化體系,并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催化活性,其中單個原子被廣泛認為是活性位點。然而,最近有文獻報道,單原子Pt摻雜的MoS2,其中離散的Pt單原子賦予面內S原子適中的H*吸附自由能,從而表現(xiàn)出明顯高于純MoS2的析氫活性。
由此,SAC中的單原子是否始終是催化反應的真正活性中心引起人們的困惑,這對于加深對SAC的理解和促進SAC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為此,開發(fā)新的SACs,精確鑒定SACs中真正的活性中心并揭示其作用機制和構效關系,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近日,東北師范大學譚華橋和王永慧等采用Anderson型多金屬氧酸鹽(POM)作為分子前驅體,成功地實現(xiàn)了MoB2基SACs (Ni-MoB2,Co-MoB2,F(xiàn)e-MoB2)的導向合成,在保證了TM原子在硼熱還原過程中的單一分散的同時,MoB2基體上的TM負載量也達到6.72~7.03 wt%。
實驗結果顯示,最優(yōu)的Ni-MoB2催化劑在堿性條件下,10 mA cm?2電流密度下的HER過電位僅為65.4 mV,Tafel斜率為58.3 mV dec?1,并且該催化劑在100 mA cm?2電流密度下連續(xù)穩(wěn)定運行200小時后而沒有發(fā)生明顯的形貌和結構變化;更重要的是,Ni-MoB2在酸性條件下仍保持優(yōu)異的活性和穩(wěn)定性,并且優(yōu)于大多數(shù)TMB基電催化劑,甚至在高電流密度下優(yōu)于商業(yè)20% Pt/C。
結合電化學實驗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結果證實,Ni-MoB2優(yōu)異的電催化析氫活性歸因于Ni原子調整了Ni-MoB2(100)表面Mo位點的電子結構,促進了H2O的解離(最低解離勢壘為0.62 eV),平衡了H*的吸附/脫附(H吸附自由能為0.02 eV);即Mo位點是HER中真正的化學吸附位點,而不是Ni單原子。
總的來說,該項工作為合成TM-MoB2 SACs提供了一種通用的策略,而且為擴大和深入了解硼化物基SACs的電催化HER鋪平了道路。
Constructing transition metal single-atom-modified MoB2: Extraordinary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nd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ACS Energy Letters, 2023. DOI: 10.1021/acsenergylett.3c02100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wdl,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3/12/17/3e0449c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