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先,男,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太行學者三層次人才,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直致力于無機多功能儲能納米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應用研究,包括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正極和負極材料,以及鋰硫電池硫載體等等。目前,主持在研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河北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青年拔尖人才計劃項目一項,國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在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Energy Stor. Mater.等高水平期刊發(fā)表論文4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論文22多篇,本科生一作2篇,他引次數(shù)1000余次。授權發(fā)明專利3項。指導本科生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獲得國家銅獎。出任中國能源學會能源組專家副主任、《稀有金屬》青年編委、《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青工委。 陳雙強(教授、博導),溫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溫州大學碳中和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上海大學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博士畢業(yè)于悉尼科技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介孔碳材料、拓撲結構設計、無機/有機材料制備及其在高容量、高低溫特種鋰/鈉離子電池、鋰硫電池、原位表征技術等方面的應用。迄今,發(fā)明專利授權4項,發(fā)表論文90余篇,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fā)表論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CS Nano等,被引次數(shù)超過9000次,h指數(shù)分別為49和7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四次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15年入選德國–洪堡學者,2017年入選上海市–東方學者,2018年入選Joule雜志新星獎。以副主編身份撰寫專業(yè)教材1本:《堿金屬電池關鍵材料基礎與應用》(2021年,化學工業(yè)出版社,主編:王勇,副主編:陳雙強、劉浩)。擔任知名SCI期刊青年編委,如《Informat》、《Nano-Micro Letters》、《Battery Energy》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編委,受到澳洲清潔能源研究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2項,主持)、上海市教委等多項科研及人才類基金的資助,并多次受邀在國內(nèi)外學術會議上作邀請報告。宋建軍,男,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近年來一直從事新能源材料的設計及其在鋰/鈉離子電池、鋰/鈉-硫/硒電池中的應用。發(fā)表論文60余篇,其中一作或通訊作者論文30余篇,包括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Micro Letters、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被引用2600余次。擔任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期刊Review Editor、Rare Metals 青年編委、eScience 青年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