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堅固穩(wěn)定的水下膠在工業(yè)和生物醫(yī)學領域以及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然而,為干燥應用開發(fā)的合成粘合劑通常在高濕度條件下表現不佳,因為它們傾向于與水而不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即使某些粘合劑系統能夠穿透固體表面的水合層,但在長期應用過程中,由于水合作用和水的分解,大部分固化膠水也會逐漸分解。相比之下,自然界中強大的水下粘附無處不在,從微觀的細胞粘附到宏觀的海洋生物與外部宿主的粘附。受這些生物的啟發(fā),一系列杰出的水下粘附系統通過兒茶酚群、聚電解質組裝體和超分子結構的奇妙混合而精心編排。大多數系統都存在成本高、低原子經濟性、操作繁瑣、兒茶酚基氧化、腫脹導致粘連性降低等缺點。更重要的是,很少有蛋白質基粘合劑在水中具有與天然生物膠相媲美的粘附強度和穩(wěn)定性。成果簡介生物分泌的水下黏附蛋白極大地激發(fā)了水下膠的發(fā)展。然而,除了貝類黏附蛋白、甲殼膠結蛋白、卷曲蛋白及其相關重組蛋白等特殊的蛋白質外,一般認為,這些蛋白質是由貝類黏附蛋白、甲殼膠結蛋白、卷曲蛋白及其相關重組蛋白等組成的,因此,這些蛋白質不能轉化為水下膠。近日,陜西師范大學楊鵬教授課題組證明了未折疊的普通蛋白質在水中通過淀粉樣聚集表現出對表面的高親和力和強大的內部凝聚力。以牛血清白蛋白(BSA)為模型蛋白,通過剪切二硫鍵,并用三氟乙醇(TFE)和尿素等穩(wěn)定劑維持其未折疊狀態(tài),得到穩(wěn)定的未折疊蛋白。穩(wěn)定劑在水中的擴散使未折疊蛋白質的疏水性殘基暴露出來,并使未折疊蛋白質聚集成固體塊。因此,可以用幾十種常見的蛋白質制備出一種堅固穩(wěn)定的水下膠水。這種策略破譯了普通蛋白質的一般密碼,從而從豐富的生物質中構建出堅固的水下膠。這項工作以“Synthesis of robust underwater glues from common proteins via unfolding-aggregating strategy”為題發(fā)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祝賀!楊鵬教授,2006年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博士畢業(yè),師從楊萬泰院士。之后赴德國馬普研究所膠體與界面部、美國杜克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做博士后研究。2022年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發(fā)布的“全球2%頂尖科學家”榜單。據陜西師范大學官網報道,化學化工學院楊鵬教授的“生物大分子可控聚集與界面粘附”項目,實現了學校自主培養(yǎng)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歷史性突破。圖文導讀圖1.?胰島素的展開和聚集過程及其黏附行為的MD模擬圖2. BSA的展開和固化在這項工作中,作者發(fā)現淀粉樣蛋白介導的生物粘附機制包括構象導向的粘附增強,將普通蛋白質轉化為可靠的水下膠?;谶@一原理,開發(fā)了一種簡單的展開-聚集策略,同時為蛋白質基水下膠提供高表面親和力和強內部凝聚力。具體來說,普通蛋白質通過裂解其天然二硫鍵展開,并通過與穩(wěn)定劑相互作用穩(wěn)定為單分子展開狀態(tài)。與天然蛋白相比,穩(wěn)定的蛋白鏈有更多的功能基團向外暴露,顯著提高了鏈的自由度。因此,一旦穩(wěn)定劑通過與水的快速交換被去除,具有柔性鏈自由的未折疊蛋白質可以通過沿蛋白質鏈暴露的官能團與表面充分相互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蛋白鏈之間通過淀粉樣蛋白結構形成的分子間相互作用以及蛋白鏈與表面之間促進界面粘附的相互作用都得到了高度加強。根據這一規(guī)律,數十種常見的蛋白質和含蛋白質的生物液體可以轉化為堅固的水下膠,具有前所未有的高粘附強度(比貽貝粗線強20倍)和穩(wěn)定性(至少在水下浸泡2年)。該體系成本低、原子經濟性高、工藝簡單、水下附著力強、穩(wěn)定性好,可顯著降低水下膠的制造門檻。這一發(fā)現突出了蛋白質構象控制在水下生物膠設計中的作用,這一點迄今尚未得到充分認識。粘附相關蛋白通常是非結構化的,提供更靈活的分子鏈,可以聚集成具有粘附能力的固化塊。因此,人們推測,將普通蛋白質轉化為水下膠的關鍵過程是蛋白質展開。一般來說,蛋白質的生理結構是通過分子內二硫鍵和一些非共價相互作用(包括靜電、疏水和氫鍵相互作用)來穩(wěn)定的。因此,為了獲得未折疊的蛋白質,二硫鍵被切割,穩(wěn)定劑,如三氟乙醇(TFE)或尿素,比水更有利于包圍蛋白質鏈,被用來屏蔽蛋白質鏈之間的非共價相互作用,以穩(wěn)定未折疊的蛋白質,防止聚集。以小蛋白胰島素(1.4 kDa)為模型蛋白,以TFE為典型穩(wěn)定劑進行理論分析。通過切斷所有二硫鍵并將蛋白質溶解在TFE水溶液中(體積為80%),進行了胰島素的分子動力學(MD)模擬。和觀察到的旋轉半徑(Rg)和溶劑可及表面積(SASA)的增加表明,胰島素的每條鏈逐漸延伸和分離。由于TFE的兩親性,TFE中的親水羥基傾向于與蛋白質的親水殘基相互作用,而TFE中的氟烷基則優(yōu)先與蛋白質的疏水殘基相互作用。這樣,TFE分子密集聚集在胰島素多肽鏈周圍,屏蔽了蛋白鏈之間的非鍵相互作用。結果,分子間氫鍵數量顯著減少,疏水和靜電相互作用減弱。這些結果表明,通過篩選分子間相互作用,蛋白質溶液中二硫鍵的斷裂和TFE的存在可以產生穩(wěn)定的未折疊蛋白質相。圖3.?未折疊蛋白基水下膠的性能研究圖4.?未折疊BSA膠的應用圖5.?未折疊BSA膠的固化過程及固化膠的內部結構和表面化學特性除了具有較強的體內聚力外,未折疊蛋白膠的界面粘附力還來自于膠表面的一系列官能團,包括-NH2、-COOH、-OH、-SH、-(CH)n、-CH3和芳香環(huán),這支持了配體鍵、靜電相互作用、氫鍵以及與金屬、有機和無機材料表面的疏水相互作用的共同貢獻。實際上,從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TOF-SIMS)(圖5h)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結果可以看出,固化后的膠水表面富集了各種化學基團。表面上這些豐富的親疏水化學基團可以為氫鍵以及靜電和疏水相互作用提供大量的位點,從而提供相當大的界面附著力。
文獻信息Synthesis of robust underwater glues from common proteins via unfolding-aggregating strategy. (Nat. Commun.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40856-z)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085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