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教育好好說、各省高校引才
在很多人心里,大學教師真是一份不錯的職責,收入穩(wěn)定,社會地位高,關鍵是工作輕松,課時不多,講完課就可以走人。但事實也許并非如此,廣東一位臨近退休的大學教授說,現在大學老師壓力都很大,尤其是年輕老師。
這位教授說,他被省里抽簽去一個二流本科師范大學擔任職稱評委,結果被深深地震驚到了。
因為這所院校有個規(guī)定,就是教師在五年聘期內如果沒有主持一項國家級課題,職稱就要被降級,也就是教授變副教授、副教授變講師,而有的流動教師會被直接解雇。而國家級課題是很難申報成功的,申請難是一方面,有些項目還被部分人把持,而一些省級項目立項申報條件需要副教授以上,所以年輕老師就更難了。
在外人看來,老師的主陣地就是講臺,不管是中學教師還是大學教師,他們就應該站在講臺上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想不到大學教師和中學教師有如此大的區(qū)別。
中小學教師的職稱只會穩(wěn)定不動或者往上升,別的單位一般也是這樣吧,大學教師的職稱真的會降級嗎?真的有這么奇葩的事情嗎?
廣西某二本院校的一位年輕教師說,不要吃驚,自己就是例子。
這位老師是醫(yī)學專業(yè)的博士,畢業(yè)后進了一所二本院校,工資一萬多。在剛開始工作的兩年中,他有省級面上項目,但沒有國家基礎科學研究項目,就沒評上副教授,沒評上倒沒什么,結果還被末位淘汰到了行政崗。
現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收發(fā)通知,收老師、學生的各種材料,在會議室端茶送水伺候老師、領導,有時候也去接待陪酒,幾乎每次都喝得翻江倒海??傊褪亲鲆恍]有技術含量的打雜工作,可能類似于辦公室干事吧。醫(yī)學專業(yè)讀下來不容易,一個醫(yī)學博士做這些本科生都可以做的事情,想想挺慘的,他自己也覺得很慘。
他自認為科研能力還可以,科研成果也不算很差,而且,他還得過教學方面的獎,但他也知道自己也確實卷不過別人。想到在學校不能做專業(yè)的業(yè)務,職業(yè)生涯剛開始就已經結束了,他覺得生活“好苦”“沒有尊嚴”。
“好苦”,“沒有尊嚴”,這兩個詞是他的原話。
還有更狠的。
一位網友說,廣東某農業(yè)大學的有些教授兩個聘期下來都降到講師了,還有個二級學院的院長,聘期到后就退休了,結果退休后還參加了一次考核,并被判為不稱職。退休了還給個不稱職,有什么用呢?那個院長很無奈,說“就是打臉啊,知識分子不就要臉嗎”。他說這話的時候,應該露出了苦笑的表情吧。
一聲嘆息。高校也應該是教書育人的地方,老師的主要職責也是教書育人吧,但現在大學教師就是拼課題、拼資源。如果老師的志向是好好講課、好好對學生負責,并沒有那么熱衷科研,或者暫時做不出好的東西,那么就有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有一個疑問,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有的老師或者專家為了科研而科研,而去在短時間內想方設法弄出一些新的但沒什么價值的東西出來?
我最近剛好就很困惑,有專家認為生酮飲食有利健康,有專家認為不吃一滴油才是好的生活方式,他們都有實例實癥,都有豐富的理論支撐,我真不知信誰的。類似的困惑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吃的玉米是不是轉基因的,轉基因吃了到底有沒有影響。
科研應該是純粹的吧,很多大的研究可能就是要慢工出細活,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八年十年才能得出結論,而大學這樣的考核機制會不會讓老師們變得更加急功近利、失去了初心?
不管怎么說,讓一個有教書夢想且教學能力不錯的博士去做行政崗,怎么看都有點不同尋常。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3/11/17/b5549613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