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科獎中心 ←?關(guān)注Ta
前幾天,科獎中心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文章文章發(fā)出后引起很多人的討論,不少網(wǎng)友都對文章中這名好學生放棄科研去當老師行為表示不解。我們找到了主人公“好學生”回應(yīng)的一篇博文,告訴了大家他“逃離”科研的真正原因。
以下內(nèi)容為回應(yīng)正文:
我為什么逃離科研
在來美國的前一天晚上和程老師吃飯的時候,師兄告訴我們程老師下午發(fā)的博客已經(jīng)上科學網(wǎng)首頁了,但當時也只有40多個回復(fù)而已,我們也沒有在意,畢竟程老師的博文經(jīng)常上科學網(wǎng)首頁。
當晚我們并沒有繼續(xù)討論我工作選擇的事情,而是像往常一樣隨便侃了侃,甚至還討論了點學術(shù)問題。回宿舍以后我還跟幾個好友開玩笑的說“哥出名了,上科學網(wǎng)首頁了”。但沒想到的是,我真的出名了,第二天我下飛機開了手機以后,短信不斷。這幾天很多朋友、同學、實驗室老師、甚至畢業(yè)后就一直沒有聯(lián)系過的本科輔導員都紛紛對我表示關(guān)心,或支持我的決定,或勸我重回科研道路,不管怎樣,我都很感動,在這里先向他們的關(guān)心表示感謝。當然也還有幾位記者發(fā)郵件過來要采訪。我本來不想回應(yīng),想繼續(xù)沉默下去的,但是程老師說他認為這個事情的討論對許多年輕博士生是有好處的。仔細想一想,這也許是我這個科研逃兵在離開前能對科研界做的最后的,其實也是唯一的貢獻了。反正也已經(jīng)出名了,程老師把書名、獎項都列出來了,想肉我的早就肉到了,死豬不怕開水燙了,就發(fā)在人人吧。
前面兩部分我要先幫程老師和我家里人說幾句話,對這些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從第三部分開始看。
一、關(guān)于程老師
首先要幫程老師說幾句話,因為很多支持我的都說程老師太push了。其實我一直覺得程老師是國內(nèi)科研界少有的非常nice的導師之一,不但不push,還經(jīng)常告誡我要多休息,多出去玩玩兒。另外程老師也給我們之間創(chuàng)造很多學術(shù)之外的溝通機會,會隔三差五的帶我們出去吃飯,和我們幾乎是無所不談。我研一的時候在程老師面前還是非常拘謹?shù)?,但沒多久就能暢所欲言了。
實驗室秘書都說程老師的學生都跟他“沒大沒小”的。只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一直不敢說自己以后不想搞科研了,因為我深知程老師對我寄予厚望,我說出來他肯定非常失望的,而又因為這幾年和程老師培養(yǎng)出的感情,我不想讓他失望。我甚至一直在想就這樣堅持搞科研搞下去,但真正到了該抉擇的時候,我還是選擇了自私的按自己的意愿。
二、關(guān)于家里的意見
還好我父母都不上科學網(wǎng)、水木這樣的網(wǎng)站,不然看到那些說我是因為他們給的壓力而放棄科研的猜測后,不知他們會不會鴨梨山大。我父母確實是沒錢沒權(quán)也沒啥本事的,不過因為有單位分的房住,他們靠自己不高的工資在北京也是生活無憂的,所以他們也從來沒有要求過我賺大錢養(yǎng)活他們,只要我過得開心就好,他們甚至還認為家里如果能出個科學家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向往過賺大錢的,不過漸漸的覺得自己其實更喜歡穩(wěn)定安逸的生活,錢夠花就成,當然能保證穩(wěn)定安逸的話錢還是多多益善哈。所以如果不是我徹底厭惡了科研的話,我覺得科研這工作挺符合我的要求的,社會地位不低,待遇也足夠過比較體面的生活了,關(guān)鍵是極度自由。
我光棍節(jié)那天回姥姥家(程老師聽成了老家,差了個lao,不過這無所謂了)算是開了個會,并不是他們勸我趕緊去掙錢,而是我想問問他們對我選擇中學這樣一個地位不高,掙錢也不多(不算自己外面接活的話,掙錢真的多不到哪去,被it民工們秒殺,更別提金融界的溫拿了。而以我的性格,除非真的缺錢,不然應(yīng)該不會去接活的),還挺累的職業(yè)有沒有什么意見。最后大家一致認為我真的厭惡科研的話,堅持干一輩子科研一定不會幸福的,而他們并不在意我的名利地位什么的,中學老師也挺好。
三、我為什么逃離科研
其實很簡單,唯一的原因就是沒興趣了。沒興趣還算個比較中性的詞的話,我其實可以說我已經(jīng)厭惡科研了,主要原因有兩個:
1. 累。
但再次強調(diào)這不是程老師強迫的,程老師給我安排的大多數(shù)任務(wù)都沒有給定deadline,只是因為我從小被教育成聽話的“好”孩子,只要別人給了我任務(wù)并且應(yīng)該是我做的任務(wù),不管我喜不喜歡,都會盡力去完成,不只是科研問題,甚至是幫實驗室干雜活,都是完成的既快又好。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導致了程老師以為我喜歡做科研,所以就忍不住不停的給我安排任務(wù)。如此惡性循環(huán)了下去。
后來實驗室秘書也說,如果當時我能更加變通的面對程老師安排的任務(wù),給三件就做一件,程老師也不會批評我什么的,而我也不會被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壓垮了。當然比體力累更重要的是心累,體力其實有時候根本就談不上累,我甚至可以好幾天在實驗室坐著無所事事的刷著微博逛著人人,甚至干脆出去跟朋友打牌爬山什么的去了,但這時腦子里還一直裝著那些想不出來的問題,還有一些該做但實在是很煩,不想去做的任務(wù)(比如審一些很水很水很水的文章…),半刻也不得安寧。當我決定退出科研的時候,心里是久違的無比的輕松,而這樣的輕松,更加堅定了我的決心;
2. 沒能力。
這真不是裝13。我雖然是有幾篇控制界頂級期刊的文章,但頂級期刊的文章不等于是頂級文章。說實話,我還真是覺得我這幾篇大文章無論理論上還是應(yīng)用上都不算真的有用,甚至技術(shù)難度上也沒啥挑戰(zhàn)性,只是相比當今大批的水文,這些算是矬子里拔將軍,我也沒有為這些文章以及由這些文章而帶來的榮譽真正的興奮過。然后發(fā)的那么多其他文章中還有一半以上是程老師被一些國內(nèi)期刊、會議邀稿而又不好不給面子,臨時湊的沒啥營養(yǎng)的綜述類文章,而且真的是程老師自己主筆的,我只是幫幫忙而已。反正我是覺得這些只能證明我比較勤奮,根本不能說明我有天賦有能力。如果我繼續(xù)搞科研的話,我能想象出的結(jié)果只有兩個,要么迫于學校要求發(fā)文章的壓力淪為灌水機器,雖然還能混得不錯,不過天天自己鄙視自己,要么就是堅持不發(fā)水文,但又因為能力不足以做出真正有價值的工作而混得很慘。
我覺得程老師的博文下面有一條回復(fù)對于我的看法是相當正確的:
“From what you described, especially “聽話出活,對我的要求,從來不說:“No””, this student is clearly not a top student. If he is not even a top student, he will definitely not be a top researcher. In this case, it is better to advise him to get into some other things. Unfortunately, many Chinese professors’ definition of top student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 They usually promote those students similar to this student of yours. This is unfair to truly top students.”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3/11/07/e3b9238a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