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金屬負極(LMA)是促進二次電池能量密度的有前途的技術(shù)。然而,表面腐蝕和高反應性沉積鋰的耦合增長會導致容量衰減和安全隱患,尤其是在高溫下。人們一直致力于防止LMA與電解質(zhì)直接接觸以延長其使用壽命,但很少有人關(guān)注其在高溫下的穩(wěn)定性。
在此,清華大學何向明教授,王莉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孫永明教授等人通過機械法將基于3D Li22Sn5?的互穿骨架引入到 LMA 本體中,使得 LMA 在高溫下可穩(wěn)定循環(huán),并提高了其熱失控下的安全性。
具體而言,Li22Sn5骨架在體內(nèi)充當固體電解質(zhì),通過Li/Li+22Sn5界面,允許快速的鋰離子傳輸和均勻的鋰剝離/嵌入多孔體。此外,3DLi22Sn5框架擴大了電化學活性區(qū)域并限制了其與電解質(zhì)的接觸,使LMA在60°C下也能具有穩(wěn)定的循環(huán)性能。
圖1. 電池性能
總之,該工作開發(fā)了Li/Li22Sn5作為LMA,其中Li22Sn5形成一個3D框架來封裝金屬。3DLi22Sn5框架不僅是離子在整個電極上的快速傳輸途徑,而且是金屬鋰在高溫下避免電解質(zhì)腐蝕的堅固屏障。結(jié)果表明,Li/Li+22Sn5陽極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和較高的熱安全性。
因此,3D框架的概念有望開發(fā)具有高備率性能長循環(huán)壽命和良好安全性能LMA,進而為LMB的實際應用鋪平道路。
Boosting the Intrinsic Stability of Lithium Metal Anodes by an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Encapsulating Framework,?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enm.202302755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3/11/03/e6364da9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