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金屬氧化物(TMOs)較差的離子電導率是其作為鋰離子電池(LIBs)負極實際應用的巨大障礙。盡管通過構建納米結構可以獲得良好的性能,但也會出現(xiàn)一些其他基本問題,包括振實密度低和電解液消耗嚴重。在此,北京大學黃富強教授等人受蛙卵的啟發(fā),提出了一種通用策略,即使用鋰鹽將TMO納米顆粒組裝成大聚集體以提高其Li+電導率。以通過Li3PO4將氧化鐵納米顆粒(FO-NPs)組裝成聚集體(LPO)為例,該策略具有多種優(yōu)點:(1)二級顆粒尺寸更大、孔容更小,有利于增加體積容量和保持穩(wěn)定性;(2) LPO允許快速Li+運輸和促進內(nèi)部氧化鐵參與電化學過程;(3)由于非接觸還原,在FO-NPs表面形成了一層電子導電的Fe3O4層,以促進電子遷移;(4) 低比表面積和表面上LPO的存在降低了界面電位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與電解液的副反應;(5) LPO具有較大的楊氏模量可以抑制體積變化,并作為防止氧化鐵團聚的物理屏障;(6)電解液不需要滲入顆粒之間從而加快了潤濕過程,有利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圖1. LPO-FO的電化學性能和儲鋰性能因此,蛙卵狀氧化鐵聚集體(LPO-FO)在5 A g-1的電流密度下1000次循環(huán)后表現(xiàn)出高達896 mAh g-1 (1191 mAh cm-3,振實密度為1.33 g cm-3 ) 的容量。即使在 8.64 mg cm-2的高質量負載下,LPO-FO在1 A g-1的電流密度下的比容量仍高達 544 mAh g-1。此外,以LiCoO2作為正極的紐扣全電池在5 A g-1下100次循環(huán)后比容量仍高達669 mAh g-1,每個循環(huán)衰減約0.26%。當使用Li2SO4、Li2CO3、LiBO2和LiCl等鋰鹽時,相應的復合材料也表現(xiàn)出相似的性能。這種策略對NiO、Co3O4和ZnO等TMO也有效,證明了這種受青蛙卵啟發(fā)的設計策略的普適性。圖2. 受青蛙卵啟發(fā)的設計策略的普適性Assembling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into Aggregates by Li3PO4: A Universal Strategy Inspired by Frogspawn for Robust Li-Storage, ACS Nano 2022. DOI: 10.1021/acsnano.1c1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