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038/s41560-022-01001-0
研究表明,鋰硫(Li-S)電池 由于其高理論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而成為最有前途的電池系統(tǒng)之一。盡管在其發(fā)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但仍然缺乏對影響Li-S電池能量密度的關鍵性能參數(shù)的全面分析。盡管之前的研究 討論 了 關鍵設計參數(shù)(如硫載量和正極重量比)對于實現(xiàn)高能量密度Li-S電池的重要性,但尚未對這些參數(shù)如何影響能量密度做徹底的定量分析,特別是缺乏關于所有電池組件對全電池能量密度影響的綜合分析。
在此, 斯坦福大學崔屹教授聯(lián)合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周光敏副教授 通過考慮設計實用化Li-S電池技術的所有關鍵參數(shù),分析了電池循環(huán)過程中能量損失的潛在原因,確定了兩個關鍵描述符(Rweight 和Renergy )分別代表全電池能量密度的質量和能量級折衷。同時,提出了基于硫載量、硫質量比、電解液/硫比和正/負極材料比等關鍵參數(shù)的能量密度計算公式,總結 了實現(xiàn)高能量密度Li-S電池的關鍵參數(shù)。此外,對當前Ah級Li-S電池的研究進展也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最后,提出了設計實用化的高性能Li-S電池的未來研究方向、目標和前景。相關論文以“Formulating energy density for designing practical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為題發(fā)表在 Nature Energy 。
鋰離子電池(LIBs)是為便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供電的主要儲能技術。然而,它們目前的能量密度和成本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探索傳統(tǒng)LIBs 系統(tǒng)之外的新電池系統(tǒng)是至關重要的。表 1 比較了幾種常用可充電電池系統(tǒng)的重量能量密度、相應的行駛距離和成本。由于硫(S)正極的多電子氧化還原反應,Li-S電池具有2567 Wh kg-1 的高理論比能量和≥600 Wh kg-1 的全電池能量密度。
但大多數(shù)報道的研究都是在低硫負載、過量電解液和不受控制的鋰負極條件下使用扣式電池進行測試的。大量的非活性材料大大抵消了高能優(yōu)勢,從而限制了它們的實用性。為了實現(xiàn)高能量密度的Li-S電池,所有這些關鍵參數(shù)都需要仔細考慮。
區(qū)分活性材料和非活性材料,為了反映真實電池的質量分布,本文引入了一個描述符(Rweight )來描述S和活性Li的總質量百分比。除了與非活性質量相關的問題(質量水平折衷)外,還研究了由于不完全反應和電壓極化引起的能量損失(能量水平折衷)。其中,電化學反應中由S的反應程度決定的容量(Csulfur )可以通過與其的理論容量相比來直接反映。另一方面,在循環(huán)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各種形式的電壓極化,如歐姆、濃度和激活,這降低了平均輸出電壓并導致輸出能量成比例的損失。為了量化這種能級折衷,引入了另一個參數(shù)作為活性材料的能量利用率(Renergy ),結合了不完全電化學反應和極化誘導的損失?;谝韵孪嗷リP系(方程1-4),最終電池能量密度與Rweight 和Renergy 的關系如圖 1e 所示。
可以提出推薦的電池參數(shù)來設計高能量密度的鋰硫電池,如圖 2c-e所示,建議使用4 mg cm-2 硫載量、≤2.7 μl mg-1 E/S比和≤7 N/P比和硫的比容量(Csulfur )?≥1300 mAh g-1 以實現(xiàn)電池級能量密度300 Wh k-1 的電池 。為了制造更高能量密度的Li-S軟包電池(500 Wh kg-1 ),推薦參數(shù)包括正極中硫的面積載量(msl )≥ 10 mg cm-2 ,電解液與硫的比率(RE/S )?≤ 2.4 μl mg-1 ,鋰負極和硫正極面積容量比(RN/P )≤ 2.4 和Csulfur ?≥1300 mAh g-1 。值得注意的是,當方程(1)到(3)中列出的幾個參數(shù)超過推薦參數(shù)時,所有這些推薦參數(shù)都可以動態(tài)調整,以達到電池中所需的能量密度。
因此,本文提出了“四高”(“4H”)和“四低”(“4L”) 標準來構建高能量密度(例如400至500 Wh kg-1 )和長循環(huán)壽命Li-S電池。4H是Csulfur >1200 mAh g-1 、msl >8 mg cm-2 、正極中硫的重量比(Rcathode )>70 wt%和CE>99.9%,4L表示孔隙率< 60%,RN/P ?<3,RE/S <3 μl mg-1 和最小的非活性材料。
圖2.?具有關鍵設計參數(shù)的Ah 級Li-S軟包電池設計
表2. 實現(xiàn)400-500 Wh kg-1 Li-S電池的研究目標、狀態(tài)和解決方案
Zhou, G., Chen, H. & Cui, Y. Formulating energy density for designing practical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Nat Energy 7, 312-319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2-01001-0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3/10/14/caa5340c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