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材料已被證明在鋰硫(Li-S)電池中具有吸附和催化性能,可有效解決多硫化鋰(LiPSs)穿梭和Li-S電池充放電過程中轉化動力學緩慢的問題。然而,目前仍缺乏對缺陷濃度與電極吸附催化性能之間定量關系的研究。
北京理工大學孫克寧、王振華、悉尼科技大學汪國秀等基于缺陷化學理論,提出了一種定量研究缺陷濃度對LiPSs在Li-S電池中吸附和催化性能影響的策略。
圖1. 材料表征
具體而言,作者以不同氧空位濃度的鈣鈦礦Sr0.9Ti1-xMnxO3-δ(STMnx)(x = 0.1-0.3)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定量調控。通過對吸附性能和電化學性能的一系列測試,建立了氧空位濃度與吸附催化性能之間的定量關系。
此外,采用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和原位實驗研究了Li-S電池中氧空位的催化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增加的氧空位可以有效提高鈣鈦礦與LiPSs之間的結合能,降低LiPSs分解反應的能壘,從而促進LiPSs轉化反應動力學。
圖2. LiPSs的催化轉化研究
結果,具有高氧空位濃度的鈣鈦礦STMn0.3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LiPSs吸附和催化性能,實現(xiàn)了高效的Li-S電池。采用STMn0.3的Li-S電池在2C下可提供780 mAh g-1的出色初始比容量,經過1500次循環(huán)后具有每圈0.032%的低容量衰減率。這種氧空位的定量調控策略對缺陷材料的設計與調控具有啟發(fā)意義,可在Li-S電池及相關儲能與轉換系統(tǒng)領域推廣應用。
圖3. Li-S電池性能
Catalytic Mechanism of Oxygen Vacancies in Perovskite Oxide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dvanced Materials 2022. DOI: 10.1002/adma.202202222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3/10/14/8d2de06a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