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軍剛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遼寧省“興遼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和大連理工大學“星海優(yōu)青”。致力于發(fā)展能源催化材料的可控合成與集成組裝方法,建立微納米結構、能帶結構、電荷傳輸與催化性能之間的構效關系,實施能源催化體系在光能、電能與化學能之間的高效轉換。至今在J. Am. Chem. Soc. (1篇, IF=15.419)、Nature Commun. (2篇, IF=14.919)、Angew. Chem. Int. Ed. (1篇, IF=15.336)、Energy Environ. Sci. (4篇, IF=38.532)、Adv. Energy Mater. (6篇, IF=29.368)、Adv. Funct. Mater. (4篇, IF=18.808)、Nano Energy (5篇, IF=17.881)、Appl. Catal. B-Environ (5篇, IF=19.503)、ACS Catal. (1篇, IF=13.084)、Small (1篇, IF=13.281)等國際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0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等。擔任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期刊編委及Angew. Chem. Int. Ed.、Energ. Environ. Sci.、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ACS Nano、ACS Catal.、Small、Appl. Catal. B.等國際期刊審稿人。(源于大連理工大學官網)2021年10月9日、10日,侯軍剛教授及其合作者連續(xù)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上發(fā)表關于能源催化領域的兩篇研究性論文。
01
開發(fā)高性能的析氧反應(OER)電催化劑對于提高電解水制氫裝置的工作效率至關重要。大連理工大學侯軍剛教授、高峻峰教授等人采用電化學活化的方法在非晶態(tài)金屬硼化物陣列上制備了Ir團簇穩(wěn)定的表面氫氧化物,其在堿性介質中、在10 mA cm-2下過電位僅為178 mV。通過原位18O同位素標記質譜以及中間體的化學識別,作者證實了催化劑遵循晶格氧氧化(LOM)機制。理論模擬表明,該催化劑的OER性能本質上是由LOM途徑主導的,有效促進了反應動力學。相關工作以《Engineering lattice oxygen activation of iridium clusters stabilized on amorphous bimetal borides array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為題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fā)表論文。
圖文導讀
圖1-1 形態(tài)特征采用電化學活化方法在非晶態(tài)金屬硼化物陣列上制備了Ir團簇穩(wěn)定的表面重構氫氧化物。首先,采用非電解鍍層的方法在泡沫鎳三維骨架上沉積了不同Ni/Co摩爾比的非晶態(tài)鈷鎳硼化物(CoNiB)陣列。其次,通過油浴加熱K2IrCl6-乙二醇懸浮液和CoNiB,在CoNiB陣列上修飾Ir團簇,得到Ir/CoNiB。最后,采用電化學活化方法在非晶態(tài)金屬硼化物陣列上制備了Ir團簇穩(wěn)定的表面重構氫氧化物。圖1-2 OER活性的pH依賴性為了深入了解Ir/CoNiB反應機理,有必要對其機理進行深入研究。在不同的OER反應機制中,晶格氧氧化機制(LOM)是一種非協(xié)同的質子-電子轉移途徑,這是由于氧化物/電解質界面上的電子轉移與親和不匹配造成的。如圖1-2a、b所示,在不同pH值下,CoNiB的極化曲線變化很小,而Ir/CoNiB的OER活性隨著pH值從12.5增加到14而顯著增加。如圖1-2c所示,在1.5 V下,Ir/CoNiB的電流密度表現(xiàn)出明顯的依賴pH行為。與AEM途徑不同的是,LOM途徑會產生過氧化物(O22-)和過氧化物(O2-)負離子。針對這一現(xiàn)象,將四甲基銨離子(TMA+)作為探針引入電解液中,它能與負離子強結合,從而影響LOM途徑的OER活性。與1 M KOH體系相比,在加入TMAOH后Ir/CoNiB體系的OER活性降低,Tafel斜率明顯增加。因此,上述分析間接證明了Ir團簇引入后,OER機制由AEM向LOM途徑進行轉變。為了明確LOM途徑,明確OER過程中O2的來源,進行了18O同位素標記實驗。Ir/CoNiB電極在18O標記的KOH電解液中進行電化學活化,產生M18OxHy物種。相比于CoNiB,Ir/CoNiB的質譜(MS)中16O18O信號強度顯著增加,說明O2中的一半O源來自晶格氧氧化。因此,GC-MS直接表明Ir/CoNiB的電催化OER機理屬于LOM途徑。圖1-3 CoNiOOH和Ir/CoNiOOH的理論OER活性為了進一步闡明Ir/CoNiB的反應機理,采用DFT計算了活性物質Ir/CoNiOOH和CoNiOOH不同反應途徑各步驟的吉布斯自由能。對于Ir/CoNiOOH的LOM途徑,步驟I與AEM途徑不同,特別是Ir/CoNiB經過氫氧根的親核攻擊(步驟II)和氧釋放(步驟III),其中一半O源來自晶格氧,同時出現(xiàn)氧空位。最后,兩個協(xié)同的質子-電子轉移步驟(步驟IV和步驟V)發(fā)生,實現(xiàn)O-M-OH表面的再生與LOM途徑的完成。Ir/CoNiOOH通過AEM和LOM途徑的吉布斯自由能變化也表明:Ir/CoNiB通過LOM途徑進行OER在熱力學上更有利。Engineering lattice oxygen activation of iridium clusters stabilized on amorphous bimetal borides array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21.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112870
02
大連理工大學侯軍剛教授、郭新聞教授等人采用分步熱解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自支撐3D (SSD)碳氮化物(UCN-X, X=600-690,其中X代表熱解溫度),由彎曲的層組成,有大量的褶皺和擴大的尺寸。SSD結構具有顯著提高電荷遷移率、擴展π-共軛芳香體系以及庚嗪環(huán)基骨架的部分扭曲等獨特特征,這不僅可以使本征π→π*電子躍遷更容易激活,而且可以激活氮化碳中的n→π*電子躍遷。通過改變熱解溫度,可以控制UCN-X的n→π*電子躍遷,使其光響應范圍大大擴展到600 nm。值得注意的是,光催化H2析出的速率與UCN-X中n→π*電子躍遷的變化趨勢相關,說明n→π*電子躍遷對提高光催化活性有積極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UCN-670具有最佳的結構和光學性能,析氫速率可達9230 μmol g-1 h-1。相關工作以《Self-Supporting 3D Carbon Nitride with Tunable n→π* Electronic Transition for Enhanced 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為題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fā)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