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鮑駿/曾杰ACS Catalysis:Cu@NH2高效電化學還原CO生成乙酸 2023年10月9日 上午12:19 ? 頭條, 百家, 頂刊 ? 閱讀 4 從二氧化碳(CO2)或一氧化碳(CO)中電合成有價值的化學品,為儲存可再生電力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策略,同時減少碳排放。然而,該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有待顯著提高,且反應的確切機理尚不清楚。 基于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劉彬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鮑駿研究員和曾杰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在氨基功能化銅表面(Cu@NH2)催化劑,其選擇性電化學還原CO為乙酸。在-0.75 V的電位下,Cu@NH2表現(xiàn)出顯著的CO電還原催化性能,CO轉化為乙酸法拉第效率(FE)為51.5%,乙酸局部電流密度約為150 mA cm-2。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反應途徑和能量學。作者提出了CORR生成乙酸的路徑:(1)*CO + H+ + e?→*CHO;(2)*CHO + *CO→*OCCHO;(3)*OCCHO + 2H+ + 2e?→*OCCH + H2O;(4)*OCCH + e?+ H2O→*OCCH2 + OH?;(5)*OCCH2 + H2O→CH3COOH。 DFT計算表明,第一步和第二步在熱力學上是可行的。CO在Cu(111)和Cu@NH2(111)表面都容易吸附,而*CO在Cu(111)表面加氫生成*CHO的反應勢壘為0.92 eV,明顯高于Cu@NH2(111)表面的反應勢壘(0.63 eV)。因此,Cu@NH2(111)表面氨基的存在可以通過氫鍵穩(wěn)定*CHO中間體。 此外,通過比較*CHO + *CO→*OCCHO在Cu(111)和Cu@NH2(111)上的反應勢壘可以看出,Cu上的RDS為*CO加氫反應,Cu@NH2上的RDS為*CO-*CHO二聚反應,從而保證了在Cu@NH2上更容易形成*OCCHO中間體,形成乙酸。 DFT計算表明,Cu表面的氨基能有效降低*CO加氫的能壘,既能穩(wěn)定*CHO的關鍵反應中間體,又能改變CORR的RDS,從而更容易獲得*OCCHO形成乙酸的關鍵中間體。 Amino-Functionalized Cu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 to Acetate. ACS Catal., 2023, DOI: 10.1021/acscatal.2c05140.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2c05140.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3/10/09/d00f10743e/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JACS:Mg-Zr共摻雜同調Ta3N5納米顆粒的缺陷和表面性能 2023年10月14日 清華大學黃正宏課題組:水蒸氣選擇性刻蝕,長循環(huán)穩(wěn)定性鋰離子柔性電極材料 2023年11月17日 熊宇杰/龍冉/姚穎方Nat. Commun.: Pd SAs摻入TiO2表面晶格,實現(xiàn)高效光催化NOCM 2024年1月31日 【電池】昆士蘭大學王連洲團隊最新AEM:N,S共摻雜三明治狀超薄TiS2納米片助力鋰硫電池 2023年11月13日 電池頂刊集錦:麥立強、黃少銘、施思齊、喬羽、李偉善、邢麗丹、梁正、許絮、劉繼磊、郭新等成果! 2023年9月30日 汪淏田教授,最新Nature Catalysis! 2024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