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二氧化碳轉換為碳基化學產(chǎn)物/燃料是實現(xiàn)綠色環(huán)境和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一步。CO2原則上可以被還原為具有活性的碳產(chǎn)物,但活化的CO2中間產(chǎn)物往往經(jīng)歷不同的反應途徑,因此很難有效地控制反應的選擇性。
近年來,電化學CO2還原反應(CO2RR)因其具有利用可再生電力減少CO2的誘人潛力而得到了廣泛的研究。這些研究的核心在于制備高效的催化劑,以降低還原過電位,并將反應路徑導向特定的碳產(chǎn)物。在所有可能由CO2RR產(chǎn)生的產(chǎn)物中,產(chǎn)物CO被廣泛用于制備其他化學品和燃料。在CO2RR過程中,CO是通過兩電子還原過程產(chǎn)生的,該反應可以由許多不同的催化劑催化,不僅包括貴金屬,還包括非貴金屬和金屬-N4結構催化劑。
對于一些M-N4結構催化劑,由于電子導電性增加,帶隙減小,降低了整體反應能壘,可以促進CO的生成,但有些M-N4催化劑還受到緩慢的動力學和決速步驟的限制,存在性能較差的問題。因此,穩(wěn)定M-N催化劑的化學環(huán)境,使其以低過電位加氫或脫附CO對CO2RR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此,蘭州大學殷杰、席聘賢、鄭州大學Du xin以及布朗大學孫守恒等人報道了一種制備FeN/Fe3N納米粒子(NP)的方法,并將FeN/Fe3N界面暴露在納米粒子表面,實現(xiàn)了高效的CO2RR。
本文在充滿Ar和CO2飽和的0.5 M KHCO3電解質(zhì)中,利用H型電解池,在室溫環(huán)境下測試了這些Fe-N NP催化劑的CO2RR性能。通過線性掃描伏安法(LSV)和循環(huán)伏安法(CV)測試可以發(fā)現(xiàn),F(xiàn)eN/Fe3N對CV測試的響應更強,顯示出比FeN或Fe3N更高的電流密度,這表明它可以實現(xiàn)更高效的CO2RR。
此外,在恒定的還原電位下,本文用氣相色譜(GC)和核磁共振(NMR)對催化劑的CO2RR產(chǎn)物進行了驗證。在當前的電催化反應條件下,F(xiàn)eN/Fe3N是將CO2還原為CO最有效的催化劑,在-0.4 V時生成CO的法拉第效率(FE)達到98%,在-0.5~- 0.9 V時達到90%以上。
與最近報道的催化劑相比,F(xiàn)eN/Fe3N催化劑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CO選擇性。此外,F(xiàn)eN/Fe3N催化劑的選擇性比N摻雜KJ碳(FECO>20%)、FeN(FECO~80%)和Fe3N(FECO~70%)要高得多,這表明FeN/Fe3N界面結構是CO選擇性增強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F(xiàn)eN/Fe3N的質(zhì)量活性為400 mA mgFe-1,并且在電壓為-0.9 V時,其轉換頻率(TOF)為116 s-1,轉換數(shù)(TON)為99,這些都表明了FeN/Fe3N具有優(yōu)異的催化性能。
為了更好地理解Fe-N催化機理,本文還利用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了催化劑表面的相關活化能。本文比較了Fe3N,F(xiàn)eN和FeN/Fe3N的態(tài)密度(DOS)和d帶中心的電子密度。根據(jù)計算結果可以得知,F(xiàn)eN/Fe3N異質(zhì)結構的d帶中心在-0.506 eV處,F(xiàn)eN的d帶中心在-0.523 eV處,F(xiàn)e3N的d帶中心在-0.500 eV處,說明Fe3N有利于促進催化劑的d帶中心向費米能級(EF)的偏移。
此外,F(xiàn)eN/Fe3N的DOS和IDOS的強度高于FeN或Fe3N結構,這表明FeN/Fe3N表面的電子在EF處更密集,有利催化劑與反應中間體的有效結合。根據(jù)FeN/Fe3N表面常見的CO2RR反應途徑,本文計算出了FeN/Fe3N的電勢決定步驟的吉布斯自由能(ΔG)為0.317 eV,遠低于FeN(0.540 eV)和Fe3N(1.10 eV),這表明FeN/Fe3N結構更有利于CO2RR。
之后,本文還進一步構建了FeN(110)/Fe3N(001)異質(zhì)結構,以揭示FeN(110)在催化CO2RR中的作用。計算后發(fā)現(xiàn),F(xiàn)eN(110)/Fe3N(001)結構從CO2ad到*COOH的ΔG為1.189 eV,遠遠大于FeN(100)/Fe3N(001)異質(zhì)結構,進一步表明FeN(100)/Fe3N(001)異質(zhì)結構有利于CO2RR。
本文的計算結果驗證了通過Fe-N催化劑的結構表征和催化實驗中得出的結論,即具有內(nèi)建電場的FeN(100)/Fe3N(001)界面在EF附近有豐富的電子,用于CO2的吸附和活化,進而使得催化劑具有通過CO2RR產(chǎn)生CO的強催化性能。本文的工作表明,在納米粒子表面上構建極化場是設計高活性CO2RR催化劑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
The Built-in Electric Field Across FeN/Fe3N Interface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to CO,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37360-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7360-9.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3/10/06/1bceaf9c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