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国产高清无码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張會剛/朱慶山團隊Nature子刊:雙原子催化,8電子轉(zhuǎn)移也不懼!

張會剛/朱慶山團隊Nature子刊:雙原子催化,8電子轉(zhuǎn)移也不懼!

成果簡介

將硝酸鹽電化學(xué)轉(zhuǎn)化為氨不僅能夠有效減少硝酸鹽污染物,同時為低溫低壓合成氨提供了途徑。然而,該工藝受到多個競爭反應(yīng)和表面NO3吸附的限制,導(dǎo)致反應(yīng)活性與選擇性仍然較低。

中國科學(xué)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朱慶山、張會剛,浙江大學(xué)陸俊等人報道了一種負載在多孔氮摻雜石墨烯上的Fe/Cu雙原子催化劑,它表現(xiàn)出高的硝酸鹽還原催化活性和選擇性。該催化劑的NH3法拉第效率最高可達92.51%(-0.3 V),NH3產(chǎn)率最高達1.08 mmol h-1 mg-1(-0.5 V)。

計算和理論分析表明,NO3與Fe/Cu之間較強的相互作用促進了NO3陰離子的吸附和轉(zhuǎn)化。由于雜原子雙位點的存在,氮-氧鍵也被削弱了,降低了整個反應(yīng)的勢壘。本研究提供的雙位點和雜原子策略,為催化劑的開發(fā)提供了見解,并擴展了硝酸鹽還原和氨合成的電催化技術(shù)。

相關(guān)工作以《Fe/Cu diatomic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a》為題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fā)表論文。

圖文導(dǎo)讀

張會剛/朱慶山團隊Nature子刊:雙原子催化,8電子轉(zhuǎn)移也不懼!

圖1. Fe/Cu-HNG的合成及電催化硝酸鹽還原示意圖

本文提出了一種高效的NO3RR雙原子催化劑?;钚越饘僭?Fe/Cu)被錨定在氮摻雜石墨烯(HNG)的空穴邊緣位點,形成兩個氮原子和一個金屬原子的“Y型”ML3配位。Fe和Cu原子結(jié)合在一起,在空位內(nèi)形成二聚體結(jié)構(gòu)。

張會剛/朱慶山團隊Nature子刊:雙原子催化,8電子轉(zhuǎn)移也不懼!

圖2. Fe/Cu雙原子催化劑的材料表征

圖2a、b為Fe/Cu-HNG的HAADF-STEM圖像。HNG上分布著大量原子級的亮點。通過放大圖像,可以觀察到大量的雙原子對(如二聚體)。EDX線掃描顯示兩個亮點的距離為~2.3 ?(圖2c),這與模擬模型中Fe-Cu的鍵長一致。圖2、e中的EDX元素映射圖清晰地顯示了C、N、Fe和Cu的均勻分布。圖2f給出了雙原子對的間距的統(tǒng)計分布。平均鍵長為2.3±0.2 ?。圖2g中的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顯示了Fe/Cu-HNG中Fe和Cu元素的共存。

Fe/Cu-HNG的N2吸附-解吸等溫線(圖2h)證實了高度介孔結(jié)構(gòu)的存在。相應(yīng)的孔徑分布有2~3 nm的主峰。Fe/Cu-HNG的BET表面積為858 m2 g-1,比rGO高5倍。高比表面積和多孔結(jié)構(gòu)有利于催化劑的傳質(zhì),提高催化劑的表觀活性。XRD圖(圖2i)顯示只有兩個寬峰,這歸因于堆疊石墨烯層。同時沒有觀察到其他雜質(zhì)峰。因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F(xiàn)e/Cu雙原子結(jié)構(gòu)在HNG上被成功構(gòu)建,沒有觀察到金屬的聚集或納米顆粒。

張會剛/朱慶山團隊Nature子刊:雙原子催化,8電子轉(zhuǎn)移也不懼!

圖3. Fe/Cu雙原子催化劑的原子結(jié)構(gòu)和化學(xué)態(tài)分析

圖3a給出了N 1s信號的XPS分析。N 1s信號可擬合為吡啶N (~398.3 eV)、吡啶N (~400.6 eV)、石墨N (~401.4 eV)和Fe-N/Cu-N (~399.0 eV)。圖3b中的拉曼光譜分別在1362和1576 cm-1處顯示了石墨烯的兩個典型D峰和G峰。Fe/Cu-HNG的D/G強度比高于rGO和HNG,表明Fe/Cu摻雜導(dǎo)致了缺陷碳納米片的形成。

圖3c-f為XANES和EXAFS譜圖。Cu的K邊XANES譜圖(圖3c)證實了Fe/Cu-HNG的Cu具有氧化態(tài),處于+1~+2之間。同樣,F(xiàn)e的K邊XANES譜圖(圖3d)證實了Fe/Cu-HNG的Fe的價態(tài)處于0~+3,表明Fe/Cu-HNG中的Fe被氧化。

與Fe-HNG相比,F(xiàn)e/Cu-HNG中Fe的K邊向高能方向發(fā)生輕微移動,這表明HNG中的Fe/Cu二聚體由于Cu配體的作用而略微增加了Fe的氧化態(tài)。與Cu-HNG相比,F(xiàn)e/Cu-HNG中的Fe原子將電子轉(zhuǎn)移到Cu上,并略微還原Cu。

這一趨勢與XPS分析結(jié)果一致。圖3e、f的FT-EXAFS譜圖顯示,F(xiàn)e/Cu-HNG中的金屬-金屬距離比Cu/Cu-HNG中的Cu-Cu配位短,比Fe/Fe-HNG中的Fe-Fe配位長,驗證了Fe/Cu-HNG中存在非均相Fe-Cu位點。圖3g-j顯示,對于Fe/Cu-HNG,無論是Fe還是Cu,其K邊信號的WT都在2.15 ?處顯示最大值,該值介于Cu和Fe箔的金屬-金屬鍵長度之間,與Fe/Fe-HNG和Cu/Cu-HNG不同,表明Fe- Cu鍵的形成。

為了進一步驗證Fe/Cu-HNG的配位結(jié)構(gòu),作者使用圖3k中的模型擬合圖3l中的FT-EXAFS曲線。位于1.97 ?和2.05 ?附近的擬合主峰來自第一Fe-N和Cu-N配位殼層。Fe-N和Cu-N的配位數(shù)分別在2.16和2.23左右。圖3l中的第二個峰擬合為~2.25 ?,對應(yīng)于Fe-Cu路徑。實驗結(jié)果與擬合結(jié)果吻合較好,證實了所提出的結(jié)構(gòu):Fe/Cu雙原子錨定在MN2位點上,相鄰的Fe/Cu原子鍵合在一起形成金屬-金屬二聚體結(jié)構(gòu)。

張會剛/朱慶山團隊Nature子刊:雙原子催化,8電子轉(zhuǎn)移也不懼!

圖4. NO3RR性能及機理

圖4a為在1 M KOH和0.1 M KNO3的電解液中電化學(xué)還原硝酸鹽的LSV曲線。與單原子催化劑以及Fe-HNG和Cu-HNG的機械混合物相比,雜原子雙位點催化劑(Fe/Cu-HNG)顯著提高了電流密度。

作者量化了不同電位下主要產(chǎn)物的法拉第效率(FE)和產(chǎn)率。從圖4b可以看出,NH3的FE先隨還原電位升高而升高,然后在高還原電位下逐漸降低。具體來說,F(xiàn)e/Cu-HNG在-0.3 V下NH3的FE達到最高,為92.51%,高于Fe-HNG和Cu-HNG,表明雙原子催化劑比SACs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圖4c中NH3的產(chǎn)率進一步證明了Fe/Cu-HNG比Fe- HNG和Cu-HNG具有更強的活性和選擇性。

為了確定檢測氨的N源并獨立評估NH3的產(chǎn)率,采用1H核磁共振(NMR)測試方法鑒定了Fe/Cu-HNG在0.1 M 15NO314NO3條件下在1 M KOH中NH3的生成。1H NMR譜圖顯示,15NO3電解后的15NH4+有2個峰,14NO3電解后的14NH4+有3個峰,證實產(chǎn)物NH3實際上來源于NO3RR而非污染物(圖4d)。15NH314NH3的產(chǎn)率通過平均核磁共振峰面積來量化。1H NMR譜校正曲線與比色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量結(jié)果吻合較好,證明了氨生產(chǎn)效率試驗的可靠性。

圖4e是計時電流曲線。在恒定電壓下,只觀察到電流密度略有下降。連續(xù)電解24 h(圖4f), Fe/Cu-HNG催化劑的FEs和NH3產(chǎn)率分別保持在90%和~2400 μg h-1 cm-1,表明其具有優(yōu)異的電化學(xué)穩(wěn)定性。

張會剛/朱慶山團隊Nature子刊:雙原子催化,8電子轉(zhuǎn)移也不懼!

圖5. 催化機理的理論分析

根據(jù)DEMS測量,得到了NO2、NO和NH2OH的信號,這意味著最可能的反應(yīng)途徑如圖5a所示。NO3首先被吸附并形成*NO3,由于NO3的親和力較差,使得進一步還原變得困難,因此*NO3起著重要的作用。接著,*NO3就會被氫化形成*NO3H,再被質(zhì)子攻擊釋放出H2O,生成*NO2。經(jīng)過氫化/脫水循環(huán),*NO2的還原順序為:*NO2H→*NO→*NOH→*NHOH→*NH2OH→*NH2→*NH3。最后一步是催化劑上NH3的解吸。

基于分子軌道(MO)理論,作者在圖5b中繪制了3d軌道的能級分裂及其與NO3的相互作用。圖5c給出了計算得到的Fe/Cu-HNG的d軌道的偏態(tài)密度(PDOS)。通過對這些3d軌道的積分,得到了每個d軌道的相對能級。它們的相對位置與圖5b中的MO理論分析一致。

此外,還對Fe/Cu-HNG上的NO3進行了建模和分析。幾何優(yōu)化后,NO3的兩個氧原子能夠吸附在Fe/Cu雙位點上。圖5d為NO3在Fe/Cu-HNG上相互作用的Wannier軌道,其中Fe/Cu的3dxz軌道與NO3的兩個氧的2px軌道成鍵,基本符合MO理論分析。

從d帶中心的角度可以理解,F(xiàn)e的3d軌道比Cu的高,可能導(dǎo)致大多數(shù)中間體的吸附更強。這些異??赡苤饕怯僧愒佣垠w的構(gòu)型引起的,圖5e中的電子密度差圖也證明了這一點。Fe將電子轉(zhuǎn)移到Cu上,形成極化金屬-金屬二聚體。

張會剛/朱慶山團隊Nature子刊:雙原子催化,8電子轉(zhuǎn)移也不懼!

圖6. N-O鍵活化的理論與實驗分析

為了進一步闡明隨后的脫氧/氫化反應(yīng),作者計算了吸附在Fe/Cu、Fe/Fe和Cu/Cu雙原子位點上的NO分子的晶體軌道漢密爾頓布居(COHP)。圖6a中的綜合COHP (ICOHP)可以作為N-O活化的定量指標(biāo)。與游離NO分子相比,NO分子在Fe/Fe和Cu/Cu位點上的活化程度不同。NO分子在Fe/Cu位點上的ICOHP相對較高(?14.04 eV),表明由于異原子結(jié)構(gòu),N-O鍵明顯減弱。活化的N-O鍵將促進隨后的氫化。

作者進行了原位DEMS測量以驗證計算結(jié)果。從圖6b可以看出,F(xiàn)e/Cu與Cu/Cu(或Fe/Fe)的NO產(chǎn)率比在2左右。由于Fe/Cu位點的顯著活化,F(xiàn)e/Cu-HNG催化劑的NH2OH/NH4產(chǎn)率比Cu/Cu或Fe/Fe催化劑高8-10倍。還應(yīng)注意的是,NH3信號的強度比中間體高兩個數(shù)量級。這些實驗和理論結(jié)果證實,F(xiàn)e/Cu-HNG可以降低NO3RR的能壘,激活NO分子,從而提高NH3的產(chǎn)率和選擇性。

文獻信息

Fe/Cu diatomic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a,Nature Communications,20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9366-9

實驗細節(jié)

原位DEMS測量

將0.1 M KNO3和1 M KOH的水溶液通過蠕動泵注入自制電化學(xué)電池。在DEMS測量前和測量過程中,Ar氣體被不斷地通入電解液。分別使用Fe/Cu-NG涂覆的玻碳、鉑絲和飽和甘汞電極作為工作電極、對電極和參比電極。當(dāng)基線穩(wěn)定后,以5 mV s-1的掃描速率在0.1 V~- 0.6 V vs RHE范圍內(nèi)進行掃描、測試。質(zhì)量信號是在LSV試驗過程中采集的。電化學(xué)測試結(jié)束后,等待質(zhì)量信號回到基線,使用相同的測試條件開始下一個測試周期,以盡量減少誤差。

原位差分電化學(xué)質(zhì)譜儀(DEMS)是研究電化學(xué)反應(yīng)機理、評估電化學(xué)反應(yīng)性能的重要工具。原位DEMS將電化學(xué)反應(yīng)池與質(zhì)譜儀聯(lián)用,能夠?qū)﹄娀瘜W(xué)反應(yīng)中產(chǎn)生或消耗的氣體和揮發(fā)性中間產(chǎn)物、最終產(chǎn)物進行實時監(jiān)測,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原位DEMS在探究金屬電池、二次離子電池、電催化反應(yīng)等領(lǐng)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3/10/04/72ce86a94e/

(0)

相關(guān)推薦

新绛县| 类乌齐县| 夏津县| 措美县| 于都县| 丹东市| 沁水县| 岳阳市| 元江| 盐城市| 伊川县| 宣汉县| 柳江县| 德阳市| 东平县| 重庆市| 新乡市| 普兰店市| 巨野县| 金门县| 淮南市| 博乐市| 儋州市| 虹口区| 霞浦县| 达州市| 东光县| 荣昌县| 申扎县| 离岛区| 西盟| 河西区| 油尖旺区| 福安市| 逊克县| 九江县| 和硕县| 镇宁| 长兴县| 马公市|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