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国产高清无码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PCCP:第一性原理研究NiPd共摻雜氮配位石墨烯作為氧還原反應高效電催化劑

PCCP:第一性原理研究NiPd共摻雜氮配位石墨烯作為氧還原反應高效電催化劑
成果簡介
Pd作為Ni的同族元素,可與Ni原子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調(diào)節(jié)其電子結構,提高催化活性。此外,分散在氮摻雜石墨烯上的二元NiPd納米顆粒也被證實具有優(yōu)異的ORR催化活性。
廈門大學文玉華和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Li lei等通過DFT計算研究了共摻雜NiPd的N-配位石墨烯(記為NiPdN6-G)的幾何結構、電子和催化性能,探究其作為ORR電催化劑時中間體的所有可能形成途徑,進一步確定了ORR過程中可行的活性位點、中間體最穩(wěn)定的吸附構型和過渡態(tài)。
計算方法
所有的DFT計算都是用維也納從頭算模擬包(VASP)進行的,采用Perdew-Burke-Ernzerhof泛函的廣義梯度近似(GGA)來處理電子交換相關相互作用。NiPdN6-G的穩(wěn)定幾何構型由5×5原始石墨烯超級單體通過真空層為15 ?的中空U形模型模擬。
總能量和力的收斂閾值分別設置為10-5 eV和0.02 eV ?-1,采用0.05 eV的涂抹加速收斂,且采用投影增廣波(PAW)和截止能量為500 eV的平面波基組,使用5×5×1 K點的Monkhorst-Pack網(wǎng)格和11×11×1 k點的Monkhorst-Pack網(wǎng)格分別進行結構優(yōu)化和狀態(tài)密度(DOS)計算。通過計算支持信息中的能量收斂來確定截止能量和K點。
團隊考慮了DFT-D3色散校正對反應物和底物之間的范德華相互作用,采用爬升圖像輕推彈性帶(CI-NEB)方法尋找ORR的最小能量路徑,在初始狀態(tài)(IS)和最終狀態(tài)(FS)之間插入4幅圖像。
計算振動頻率以驗證每個過渡狀態(tài)(TS)結構在力閾值為0.015 ?時的準確性,采用Nosé–Hoover恒溫器,在500 K的高溫下,在正則系綜(NVT)中進行從頭算分子動力學(AIMD)模擬,時間步長為2 fs,總時間尺度為10 ps。
結果與討論
NiPdN6-G中的所有原子保持在同一平面內(nèi),如圖1(a)所示。適當?shù)难趸虚g體在催化劑上的吸附強度保證了ORR的順利進行。NiPdN6-G對ORR中間體可能的吸附位點如圖1(b)所示。在確定其穩(wěn)定吸附構型時,考慮了Ni和Pd的頂部(T1和T2)、兩個金屬原子之間的橋(B)以及最靠近金屬原子的N的頂部(T3-T8)。由于上述位點被中間體占據(jù),H原子也可能吸附在C原子的頂部(T9-T18位點)。
PCCP:第一性原理研究NiPd共摻雜氮配位石墨烯作為氧還原反應高效電催化劑
圖1 (a) NiPdN6-G優(yōu)化后的結構。(b) 表面可能的吸附位點
T1、T2、T3-T8、T9-T18分別為Ni、Pd、N、C原子的頂位。B是指Ni和Pd原子之間的橋位?;疑⑺{色、黃色和橙色球體分別代表C、N、Ni和Pd原子。
O2分子的吸附通常被認為是ORR的先決條件。綜合考慮不同取向O2分子的水平和垂直構型,本文發(fā)現(xiàn)NiPdN6-G更傾向于吸附Ni原子頂部端對構型的O2分子,如圖2(a)所示。
O2分子在NiN4-G和PdN4-G上的吸附能(Eads)分別為-0.14和-0.18 eV, M-O鍵長分別為2.632和3.081 ?,O-O鍵長分別為1.254和1.249 ?。這些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NiN4-G和PdN4-G只能物理吸附O2分子。
除O2分子外,反應中間體在NiPdN6-G上最穩(wěn)定和可能的次穩(wěn)定吸附構型以及相應的吸附能如圖2所示。*OOH傾向于吸附在T1位點(見圖2 (b)),而*O和*OH傾向于吸附在b位點(見圖2(c)和2(d))。對于*O+*OH和*OH+*OH,由于B位點總是被占據(jù),T2、T3和T8是第二個可能的活性吸附位點見(圖2(e)和2(f))。在這些共吸附構型中,最穩(wěn)定的吸附位點總是B+T2。
不同的吸附構型會導致多種中間反應過程,由于H原子在ORR過程中不是單獨吸附的,所以需要與含氧中間體一起考慮具體位置。B位總是被含氧中間體占據(jù),金屬原子和相鄰的頂位N原子距離含氧中間體太近而使中間體不能被穩(wěn)定吸附。
因此,本文認為C原子的頂部可能是H原子的吸附位點(見圖2(g))。水分子的解吸是ORR的最后一步。H2O分子的Eads很小(-0.48 eV),說明它很容易解吸[見圖2(h)],有利于ORR進程。
PCCP:第一性原理研究NiPd共摻雜氮配位石墨烯作為氧還原反應高效電催化劑
圖2 ORR過程中吸附在NiPdN6-G上的中間體弛豫原子結構
相應的Eads在結構下面給出。灰色、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和綠色球體分別代表C、N、Ni、Pd、O和H原子。
除了中間體的吸附性質(zhì)外,本文還進一步探索了ORR在NiPdN6-G上的反應途徑。在實際反應中,ORR是一個復雜的過程,O2吸附后可能發(fā)生兩種反應(O2解離和O2加氫),如圖3所示。
為了確定哪個反應在能量上更有利,本文計算了相應的反應能壘。對于O2解離反應,*O+*O的解離結構為一個O原子吸附在B位點,另一個O原子吸附在T3或T8位點,如圖2(i)所示,對應步驟1’和1”。
結果表明,這兩種結構具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對應的吸附能分別為-6.42和-6.40 eV。獲得這兩種結構需要克服O-O鍵斷裂的4.13和4.04 eV的能壘,而*O2形成*OOH是一個容易實現(xiàn)的過程,能量勢壘僅為0.14 eV。因此,被吸附的O2分子更傾向于形成*OOH,而不是兩個孤立的O原子,O2的解離路徑將不再考慮。
PCCP:第一性原理研究NiPd共摻雜氮配位石墨烯作為氧還原反應高效電催化劑
圖3 實際ORR的可能路徑
綜合考慮*OOH形成后中間體可能的吸附結構,NiPdN6-G上O2加氫的可能途徑有15種,如圖4所示。在這些路徑中,包含吸熱步驟的路徑被稱為不利路徑,能量勢壘低于純Pt(Pt(111)為0.79 eV和Pt(100)為0.80 eV)的路徑被稱為有利路徑,而有利路徑中能量勢壘最低的路徑被稱為最優(yōu)路徑。
反應(i)中*OOH氫化成*O和第一個H2O分子,沒有能壘,自然釋放能量為2.68 eV(見圖4步驟2i(B))。NiPdN6-G釋放出第一個H2O分子后,剩余的O原子將氫化成*OH,然后氫化成第二個H2O分子。
可以看到,*OH有兩種不同的吸附構型,能量差僅為0.02 eV,如圖2(d)所示。這兩種結構在*O到*OH的加氫反應中也具有相近的反應能(-1.55 eV和-1.69 eV)和反應能壘(0.47 eV和0.46 eV)。隨后,剩余的*OH形成第二個反應能相近的H2O分子(-1.68 eV和-1.89 eV),沒有能壘。
對于整個路徑1和路徑2,最大能壘分別為0.47和0.46 eV,遠小于純Pt,因此路徑1[1→2i(B)→3(上)→4(上)]和路徑2[1→2i(B)→3(下)→4(下)]都是有利的,路徑1和路徑2的具體步驟如圖5所示。
PCCP:第一性原理研究NiPd共摻雜氮配位石墨烯作為氧還原反應高效電催化劑
圖4 (a) NiPdN6-G上可能的ORR路徑
括號中的數(shù)字是eV中的反應能(左)和能壘(右);(b)不同標簽下的反應步驟;(c)每條路徑的詳細反應步驟。綠色、藍色和紅色的線分別代表最優(yōu)、有利和不利的路徑。星號表示ORR物質(zhì)被吸附在催化劑表面。
PCCP:第一性原理研究NiPd共摻雜氮配位石墨烯作為氧還原反應高效電催化劑
圖5 路徑1和路徑2的具體反應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OH(B)+*OH(T2)的后續(xù)反應過程不需要克服任何能壘。由于*OH(B)+*OH(T2)的共吸附構型,路徑5[1→0(T2)→2’s (T2)→3’s (T2)→4(上)]避開了以上四種有利路徑從*O到*OH所需的高能勢壘(0.46和0.47 eV),因此該路徑也是一條有利路徑,最大能壘為0.42 eV[步驟0(T2)],具體步驟如圖6所示。
PCCP:第一性原理研究NiPd共摻雜氮配位石墨烯作為氧還原反應高效電催化劑
圖6 途徑3、4、5的具體反應過程
與兩種*OH在T3和T8位點的吸附[步驟3 ‘ (T3)和3 ‘ (T8)]相比,2種*OH在T2位點的吸附[步驟3 ‘ (T2)]不僅具有更多的負反應能,而且在后續(xù)過程中沒有屏障。也就是說,路徑6在形成*OOH階段的最大能壘只有0.14 eV,遠低于其他所有路徑的能壘。受益于直接形成共吸附*OH(B)+*OH(T2)中間體,路徑6[1→2′(T2)→3′(T2)→4(上)]應為最優(yōu),具體步驟見圖7所示。
PCCP:第一性原理研究NiPd共摻雜氮配位石墨烯作為氧還原反應高效電催化劑
圖7 路徑6、路徑10、路徑14的具體反應過程
為了進一步探討反應路徑的熱力學可行性,最優(yōu)路徑6的自由能量圖顯示在圖8(a)中。不同路徑計算的理論過電位如圖8(b)所示,除去7條難以進行的反應路徑,路徑10和路徑14的過電位(0.47和0.54 V)略高于Pt(111)的0.44 V,路徑1-6的過電位低于Pt(111),分別為0.40、0.38、0.40、0.38、0.37和0.37 V。最后,最優(yōu)路徑6不僅在整個反應過程中具有可觀的能量勢壘,僅為0.14 eV,而且過電位最低,為0.37 V。
PCCP:第一性原理研究NiPd共摻雜氮配位石墨烯作為氧還原反應高效電催化劑
圖8 (a) NiPdN6-G在路徑6上ORR的自由能圖,(b)每條有利路徑對應的過電位
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作者通過DFT計算系統(tǒng)地研究了NiPdN6-G DAC對ORR的幾何結構和催化性能,本文的結果驗證了它的結構和熱力學穩(wěn)定性。*O2和*OOH中間體傾向于端對端吸附在Ni原子頂部(T1位),而*O和*OH中間體傾向于吸附在兩個金屬原子之間的橋位(B)。NiPdN6-G上的4e 的O2加氫路徑優(yōu)于2e和O2解離路徑。
在15條可能的ORR路徑中,除7-9、11-13和15條能量不利路徑外,其余路徑的能量勢壘和過電位均低于或與純Pt相當。最優(yōu)路徑6中,RDS的能量勢壘和過電位僅為0.14 eV和0.37 V,明顯低于純Pt。本研究表明,NiPdN6-G是在能量轉(zhuǎn)換和存儲器件中替代Pt的一種很具潛力的候選催化劑。
文獻信息
Huang K, Yang W, Li L, et al. (2023). NiPd co-doped nitrogen-coordinated graphene as a high-efficiency electro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 first-principles determination[J].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https://doi.org/10.1039/D3CP00574G.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3/09/24/0bbe556a7e/

(0)

相關推薦

太仆寺旗| 沧源| 原阳县| 西乌| 出国| 昌宁县| 依兰县| 独山县| 井冈山市| 宁南县| 吴忠市| 凤山市| 曲阳县| 威远县| 连平县| 阳信县| 图木舒克市| 龙州县| 化德县| 衡东县| 繁峙县| 华坪县| 仁化县| 温宿县| 白山市| 花垣县| 贵南县| 河北区| 宁波市| 扶余县| 萝北县| 沾益县| 潍坊市| 虎林市| 广河县| 韶山市| 建德市| 革吉县| 天镇县| 安丘市|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