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人無三分,直接轉(zhuǎn)自PubMed公眾號、填下青椒
今年的國自然青基評審意見順利提交,不用怕違反紀律,又來吐槽一二。今年這個評審,真是一言難盡,頭發(fā)揪掉一大把不說,還差點把良心賣了。
送我手里6個本子,1個二本講師明顯陪跑,暫且不表。其余5本全是985博后,實在是卷到不行:兩個海外博士,都有子刊;一個杰青學生,在小領(lǐng)域認可度挺高的一區(qū)水了8篇;最后那兩個是同一長江的學生,一個4篇10+,一個5篇10+,就是這么倒霉,都送我手里了。
私以為這些人比我都厲害,能力也比我強,我只是依仗比他們早畢業(yè)幾年,勉強有機會在圈子里混口剩飯吃,點評是不敢點評的,只能叫學習。他們這么牛,大好未來,以后也不差一個青基。反觀那名陪跑的老師,二本講師,2篇4區(qū),幾篇中文,本子一看就沒人指導。能感覺到他寫的很努力,但本子質(zhì)量真的很差。我硬著頭皮把本子反復讀了好幾遍,還是不太清楚他主要創(chuàng)新點在哪里。最后把最詳細最認真的評審都給了他,寫了十幾條修改意見,希望他明年有個好結(jié)果吧。
按規(guī)定我只能給兩個資助,文章最猛的是一個海龜,本子最好的是杰青學生,給這倆最合理,另一個子刊海歸只能認倒霉。糾結(jié)的是,那位長江我認識。可這倆長江學生,一個不屬于這個小領(lǐng)域,直接橫跳過來的,另一個立項依據(jù)不足,可行性存在大問題。要不要給長江學生一個名額呢,如果給,給哪一個呢?為這個糾結(jié)好幾天,睡覺都在想。不害臊的說,中間還動過聯(lián)系這個長江的念頭,可微信掏出來,又不知道該咋說。
放在以前,自認為是絕對不會動這種心思的,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棱角被時間磨平,看著以前瞧不起的那些人一個個功成名就,而自己還在原地踏步,怎么能不難受。但如果真要下手,又過不去心里那道坎,就這樣一直拖到最后時刻,還是選擇把邁出的半只腳收回來。只能安慰自己,反正自己一直是獨行客,圈子里的事以前我都不碰,大不了以后也不碰,求不到那個長江。再說了,真要聯(lián)系他,萬一人家要倆呢,給還是不給。
聯(lián)想起一件趣事。去年和隔壁高校的一位老師有項目要合作,出來一起單獨吃飯。幾杯酒下肚就聊到了基金,他向我吐槽最后一次青基,被一個狗r的打了個c,這輩子青基無緣。我驚出一身冷汗,我說他的名字咋有點熟悉,原以為是在什么場合接觸過呢,原來是審過他的本子,我這個狗r的把他下半輩子都毀了……后來項目也不敢和他談了,生怕哪天沒憋住親口告訴他。這件事的直接后果,就是去年一個項目都沒拿到,剃了光頭。
這兩件事還是爛肚子里吧。晚上終于可以睡個踏實覺了。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xiubac.cn/index.php/2023/05/27/3465700a48/